http://udn.com/NEWS/FINANCE/FIN12/4453269.shtml


 


【聯合晚報╱記者邵冰如/台北報導】


 


2008.08.02 03:03 pm


 



在台灣學英文,很多人都會想起空中英語教室,還有那一頭白髮的彭蒙惠老師。她來華60\
年,一生有四分之三的歲月為台灣奉獻,是老師,也是宣教士,不但投入教育事業,還長\
年關心貧童、原住民和監獄受刑人。


 


彭蒙惠說,她來自美國西雅圖,和許多外籍宣教士一樣,從小生長在典型的基督徒家庭,\
在父母和上帝的愛中成長,有一回聽牧師談起中國宣教的經歷時,她舉手高喊:「我將來\
要去中國,幫助那裡人民的需要。」那時她才12歲,只是眾人眼中金色捲髮碧眼圓臉的小\
女孩「桃樂絲」,大家都以為那只是小女孩的天真夢想,沒人當真。


 


21歲到中國傳教 25歲到台灣


 


但12歲的決定,她從沒放棄。1948年,21歲的美國女孩桃樂絲孤身到中國宣教,剛穿起旗\
袍、學著拿筷子,卻面臨國共內戰,開始逃難。她從上海到重慶、蘭州、香港,三年的顛\
沛流離,還是隨時為災民服務。當時她遠在美國的父親過世,教會問她要不要回家鄉,她\
卻含著淚決定,要去「福爾摩沙」台灣。

1951年抵台,她選擇眾人眼中的「不毛之地」花蓮,一個20多歲的女孩,整整五年天天攀\
山越嶺探視老殘病弱的原住民;後來又到台中、台北宣教,自製自錄廣播節目,向台灣人\
傳福音。


 


林語堂找她合作 兩人結好友


 


那些年,台灣的經濟還在萌芽,彭蒙惠發現,台灣年輕人英語能力不好,又沒錢學英文,\
於是她決心投入英語教學,1962年8月1日,「空中英語教室」廣播節目正式開播,同年,\
文學大師林語堂要製作一套中學英語教科書,更指定素昧平生的彭蒙惠錄製錄音帶。從此\
,彭蒙惠更與林語堂夫婦成為好朋友,還常常到林家品嚐林夫人拿手的廈門菜。


 


彭蒙惠對弱勢族群更關心,多年來四處奔走募款,每年與展望會合作為原住民孩子舉辦暑\
假山地英語營;又與宏達電合作,每月由「空中英語教室」老師為偏遠山區的孩子上英語\
課。


 


彭蒙惠的關懷觸角更延伸到社會邊緣人,包括監獄受刑人、戒治中的煙毒犯、危難家庭。\
她將「空中英語教室」雜誌送到各個監獄,鼓勵受刑人努力充實自我;並安排天韻合唱團\
深入各個海內外戒毒中心、監獄、看守所演唱,鼓勵戒治者和受刑人要堅持下去;她更為\
犯罪受害人家屬舉辦「疼惜之夜」等關懷活動。她總是說:「要讓他們知道,有人在陪伴\
他們。」


 


為宣教 賣父親遺物薩克斯風

彭蒙惠把自己給了台灣,以前教會給她的薪水,她也多半捐出,父母過世時,因為買不起\
機票沒回家鄉奔喪,28歲時更忍痛拒絕深愛的美軍男友求婚,只因她不願離開台灣,最後\
終身未婚;為了宣教,她更變賣父親留給她的唯一遺物─一支她保留近30年的薩克斯風。


 


彭蒙惠說,她對台灣有道不盡的愛和牽掛,1971年台灣退出聯合國,台灣局勢動盪不安,\
許多人忙著申請赴美定居時,她選擇留在台灣,更率先捐款,主動寫信給美國國會議員,\
強調台灣安全在亞洲和平上的重要性;後來在歐洲的「全球禱告週」上,更走上主席台要\
求全世界基督徒為台灣的安全守望禱告。921地震發生時,她也要求「空中英語教室」員\
工前進災區,「哪裡需要我們,我們就去哪裡。」


 


多年前,她已取得中華民國的永久居留權,決心要在這裡終老。2002年,獲總統親頒象徵\
中華民國文官階級最高榮譽的「紫色景星大綬勳章」,當時總統府新聞稿更以「象徵2300\
萬人的最高敬意」為標題。 今天下午,基督教界舉辦「彭蒙惠60週年感恩行動音樂會」。


 


給台灣一句:Keep on going


 


問彭蒙惠來華60年的最大感想是什麼? 她說,和台灣人一起經歷幾十年的風風雨雨,早已\
把自己當成台灣人,如今更珍惜自己的台灣人身份;她也想告訴台灣人,要看重自己、珍\
惜這片土地,更要有方向、有盼望、有視野,大家一起手拉手為台灣努力,「Keep on go\
ing,永遠不要放棄。」


 


【2008/08/02 聯合晚報】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ossip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